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元宇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年行动计划》对于培育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夯实基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数据治理体系、技术能力、法律法规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数据要素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2023年议息会议已连续三次按兵不动,并开始讨论降息话题。至10月底,在7.3一线上下波动。
中性情形下,人民币走势震荡偏强,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外需韧性和内需复苏有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未来,中美两国利差及其变化趋势是决定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可能保持温和升值态势,但升值幅度有限。这显示了央行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光大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展望2024年,中美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有望从背离走向收敛,驱动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但空间受制于美元指数回落幅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中美利差将进入稳定期,但中国货币政策需要考虑内外平衡,这也是中国降息比较审慎的原因之一。
崔历说,随着美联储停止加息,美元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升,我们预测人民币对美元在波动中继续小幅走强,会回到7以下2024年度公司拟继续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并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在刘爱华看来,从近几个月PMI走势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12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了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8%。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11月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
外贸顶住压力展现韧性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消费新业态较为活跃,1至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到27.5%。
企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一些指标呈现边际改善迹象,说明房地产领域优化调整政策在持续显效。企业利润也在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连续3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出口新动能保持增长。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下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11月当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10月份相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仍然处于调整之中,这种短期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4%,处于近年较低水平。11月,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
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从结构上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预期都保持向上。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从工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增强,多数行业增速回升。前11月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民生补短板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至11月份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21.5%、22%、5.2%,均保持较快增长。企业转型升级动能较强。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4.5%。从消费看,出行类商品销售改善,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销售增势良好。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6%,继续快于全部进出口,经贸合作空间有效拓展。价格低位运行状况有望改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处在荣枯线之下。
近期,增发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我国外贸发展顶住了压力、展现出韧性,出口规模稳、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
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刘爱华表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消费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也会得到改善,我国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1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11月份,规模以上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2.6%、5.3%,发电量增长8.4%,均比上月有所加快。这与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市场需求不足是有关系的。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前11个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对这些指标应当如何看待?11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降,主要是受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下行影响。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增长。二是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灾后重建项目持续推进,带动这些地区道路重建、管网修复、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形势进一步改善。1至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全部投资高2.9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11月,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等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前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有几个特点: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价格低位运行状况有望改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处在荣枯线之下。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11月当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10月份相同。
1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
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前11个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